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红色”引擎驱动“绿色”转型——聚焦国家“双碳”战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科专业创新发展

来源: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5-04-14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开拓进取、持续奋斗,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类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成立三年以来,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持续强化学院党委主体责任,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互促,构筑教育科技人才高地,以高质量党建服务学院发展建设,以优异的成绩向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献礼!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党组织的“头雁效应”,推动学院事业全面发展


强化理论武装,提升班子向心力。学院党委严格落实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第一议题制度,定期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和班子碰头会,构建集体领导、党政协同、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促进班子队伍明方向、精业务、讲团结、重实效、善开拓。


把准政治方向,提升发展凝聚力。学院党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党政群团齐抓共管,汇聚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全面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学院成立以来,教学、管理、师生团队累计获评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示范团、省级教学团队、校级“三全育人”示范学院、“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培育单位、招生宣传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管理育人”先进团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和新媒体与网络宣传工作优秀单位等集体荣誉称号10余项。


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纪约束力。学院党委书记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学院党委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坚持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党员干部及全院教工学习《中共长安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文件,把抓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到教育科研管理各方面,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党纪学习教育


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为导向,发挥党组织的“释能效应”,提升科技创新教育质量


学院全面布局、整体发力,做好有组织的科研。把“双碳”最新进展、成果、需求和实践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做培养“双碳”人才的先行者、引领者和示范者。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坚守科研人的家国情怀;追求“绿”色低碳,涵养科研人的育人初心;播撒“金”色种子,承担科研人的社会责任。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聚力科教平台建设。学院学科方向依托交通运输工程世界一流学科,面向“交通强国”和“双碳”国家战略,以交通新能源载运工具产业需求为导向,在交通先进动力与交通能源融合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院现有新能源与动力工程1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能源动力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建有“陕西省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交通-能源-信息多网融合与自洽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9个高水平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和6个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


组建科研专家团队,实现科研成果突破。学院获批“能源与动力工程”陕西省教学团队、“新能源汽车技术”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交通新能源与先进动力”、“新能源核心技术”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等省部级科研团队和“交通新能源与先进动力”陕西省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团队。荣获国家科技奖励二等奖1项、省部委级科技奖励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省级优秀论文奖3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交通运输部项目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70余项,企业横向研究项目及技术咨询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10项,出版自编教材16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在三大刊Cell姊妹刊Device上发表论文2篇、中科院一区TOP期刊论文70余篇、ESI 1%高被引论文8篇。出版专著及各类规划教材30余部。科研到款连年稳步增长,学院教师科研活跃度位居学校前列。


着眼教育教学改革,发挥课程思政效能。深化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4项。学院在课程思政方面,构建“课程思政知识体系-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多域多维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已建成《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理论》、《计算机原理与应用》2个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及示范课程和《汽车发展史与汽车文化》、《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分析》、《智能电网大数据》等6门校级示范课程。


打造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课程及精品视频公开课


焦优秀人才培养,提升育人产出实效。学院以“2060双碳目标”和“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绿色能源重点发展领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契机,紧扣我国双碳目标和交通强国战略,培养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2024届毕业生总体去向落实率90.6%,其中研究生去向落实率100%(居全校第一)。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创活动和竞赛,2022年建院以来,参加挑战杯创赛、节能减排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各类竞赛的团队数量有200余支,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10余项,获奖学生人数达155人次。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锚定社会交流合作。学院党委推动“党建+乡村振兴”,与商南县试马镇纸房村和多家当地企业开展党建共建和技术帮扶。学院先后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潍柴动力、陕汽集团、伊顿电气等多家科研院所、企业开展深度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主办国际能源工程会议和电气电子与网联化能源系统国际会议2次,承办国内电力电子与控制技术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1次。获批教育部“春晖计划”国际合作项目1项,西安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学院领导、教师赴中汽研、潍柴动力、陕重汽、宁夏国家电网等企业走访调研、访企拓岗,并与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就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就业等领域进行了座谈交流。


能电学院承办电气电子与网联化能源系统国际学术会议


服务育人为初心使命,发挥党组织的“热源效应”,树立暖心服务品牌形象


学院党政积极落实“我为师生办实事”的服务理念,在青年教师入职伊始,引入新老教师“传帮带”机制,助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优良师德的养成,选派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向新生开展新生教育工程,帮助师生群体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严谨规范的学术作风。组织召开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会、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岁月染芳华,桃李育芬芳”荣休教师座谈会,选树优秀老教师做榜样典型,形成尊老爱老、新老共进的温馨氛围。落实党委委员联系师生党支部、联系专家人才等制度;组织女教职工开展庆三八“DIY压花台灯”、“毕业季师生篮球友谊赛”等活动。坚持做聚人心、暖人心、顺人心的实事,建成工会活动室、母婴室,配备了冰箱、微波炉等。通过实际行动,不断提升对学院师生的人文关怀和服务,让广大师生收获成就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能电学院师生篮球赛


长安大学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己任,以文化传承为根基,以交流合作为桥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力书写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新篇章,为培养更多高素质能源电气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