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凝心聚力开新局,团结奋进谱新篇

来源:建筑学院发布时间:2025-04-14

五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建筑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加强党建和中心工作融合发展,聚焦谋划学院打基础、管长远、强特色、入主流的大事要事,不断思考新时代如何凸显建筑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和创造新的优势,师生面貌呈现新气象,学院实力再上新台阶,事业发展进入新格局。


学院共有教职工133人,教职工党员90人,教职工党员占比67.7%;在校学生1423人,学生党员242人,学生党员占比17%。现有师生党支部12个,其中教师党支部5个,学生党支部7个。学院选优配强教工党支部书记,4个专业教师党支部书记均为“双带头人”。学院获批校级“双创”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及培育项目2项。


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学院党委严格落实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第一议题”制度,着力提升领导班子思想理论素质和科学决策水平。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领导班子专题读书班示范带头学、党支部集中学、党员自主学、教职工精选学等推动理论学习取得实效,切实发挥表率和引领作用。持之以恒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确保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强化政治引领,推进事业发展。学院党委牢固树立党建与中心工作相融合的理念,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聚焦中心发力,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紧扣立德树人根本点,抓好科技创新着力点,把握人才队伍关键点,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切实增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工作力度。近年来,学院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成果获奖、高级别专业设计竞赛等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强化结对共建,凝聚发展合力。学院各党支部积极与兄弟院校、兄弟学院、对口企业、学校职能部门开展结对共建,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学习、联合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实地研学、深度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化基层党支部交流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开展党建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形成“党建+专业+人才培养+社会力量+自助”帮扶模式。长期坚持在秦巴山区、黄土高原等区域开展帮扶活动,完成商南县店坊河、麦积区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等30余项。编制实施“商南县店坊河村美丽乡村规划”“店坊河村人居环境改善方案”“店坊河村村民广场改造方案”“田园综合体建设背景下店坊河村公共空间重塑与改造策略研究”;开展以乡村振兴帮扶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建筑日”活动;在当地设立美术写生基地、红色社会实践基地,百余名师生前往开展实践教学。


学院党委书记贾侃与商南县赵川镇店坊河村党支部联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推进课程思政。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采取院、系、团队分层推进策略,推动思政进教研、进培养方案、进大纲、进教案、进课堂,把思政教育全面贯穿到人才培养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大练兵”讲课竞赛。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教学团队1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建设项目11项。荣获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校级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一等奖1项。


强化警示教育,狠抓师德师风。制定并实施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及学院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办法,将师德师风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及警示教育。在学院微信公众号推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专栏,选树宣传师德典型。荣获校级“师德标兵”称号2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人、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1人。


强化过程管理,聚力“三全育人”。凝练建筑类专业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紧扣本科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创新实践主战场、教学管理主渠道,通过学业导师责任制度建设、课程思政改革、社会实践拓展、学生党员引领,不断深化“三全育人”体系。学生获国家一级运动员1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人、1人兼任校团委副书记。


学院2023年迎新晚会


聚焦核心指标,推进深度融合。专业学科建设方面:获批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学院学科建设历史性突破;获批城乡规划专业学位硕士点,恢复建设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的雁阵格局逐渐形成;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水平评估复评优秀;建筑学、城乡规划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平台建设方面:建立中葡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西安研究基地、百城百校—数字孪生工程中心、陕西传统城市设计方法及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基地、低碳城市空间与交通协同规划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西安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西部新型城镇化碳中和发展研究院、数字孪生城市技术研发及项目交付中心等。队伍建设方面:柔性引进院士和长安学者“领军人才”2人;获批国家海外博士后引才专项1人、省级人才计划6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人才培养方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奖21项、省级奖32项,获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百余项。


聘任刘加平院士为西部新型城镇化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以及建筑学院名誉院长


围绕专业特点,打造特色品牌。打造“回望长安”校友论坛品牌,邀请众多校友举办多场“回望长安论坛”,学院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打造“联合毕业设计”品牌,学院发起西部九校联合毕业设计,先后加入名城四校联合毕业设计、建筑类专业教学联盟联合毕业设计、全国交通建筑联合毕业设计、丝路风景联合毕业设计,建立开放交流式教育教学模式。打造“建筑日”文化品牌,作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至今已举办16届。持续开展国际交流,组织师生赴俄罗斯、香港等地参加联合设计工作坊,进一步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


学院承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分会年会


学院党委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加强学习,发挥示范引领,力争学以致用,深入思考落实建筑特色的时代新人需求和立德树人路径,调动全院上下积极性,推动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