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主动谋划、迎难而上,着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来源: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发布时间:2025-04-14


五年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全院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内涵提升、改革创新、合作共融的开放式发展理念贯穿各项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建设坚强有力


坚持和完善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规范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坚持“三重一大”制度、领导班子碰头会制度等,全面提升学院治理能力和水平。


宣传思想文化引领和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深化。履行意识形态责任制,健全学院全媒体传播体系弘扬主旋律。获得陕西高校新闻特等奖1项,各项事迹获得CCTV等国家级官方媒体报道百余次,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地测微天下”获评2019年度、2020年度、2022年度、2024年度新媒体十佳奖。


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有效。持续巩固全省党建“双创”标杆院系成果,以“书记院长领航”项目为牵引深化党建业务融合。地学与卫星大数据研究中心党支部通过全省党建“双创”样板支部验收,学院教师张勤荣获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学生马子奔荣获陕西省“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优秀学员。


undefined

扶眉战役纪念馆校企共学活动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严的主基调,严格落实学院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明确学院分纪委工作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深化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做实整改监督。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群团工作全面推进。坚持“七进两联一交友”,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打造“星辰下的石榴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品牌。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建带群建,学院团委获评长安大学五四红旗团委、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多次,工会连续3年获评长安大学工会工作先进单位。


人才培养稳步提升


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着力培养时代新人。获批国家级教改项目9项,省级教改项目4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2门,省级一流/精品课程11门。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博士论文7篇,发表高水平论文600余篇,授权专利等200余项;挑战杯、北斗杯、互联网+等科技类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90余项;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化艺术获奖取得新突破。近5年学院获评校级“三全育人”先进团队6次。学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深造率取得新突破。


undefined

黄河科考掠影


师资队伍量质齐升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西部发展主战场,坚持引育并重,落实人才强院战略。5年来,学院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及领军人才1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7人,省部级人才9人,人才队伍初具规模。1名教师获得陕西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2名教师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称号,2名教师获得长安大学“最满意教师”称号。


学科建设特色鲜明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扣新一轮学科建设方案,聚焦宜居黄河、安全川藏、生态秦岭,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入选陕西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新增资源与环境博士学位授权点、遥感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本科学位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2个学位授权点通过专家评审,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复核认证,6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战略咨询与中期评价会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深化有组织科研。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重点专项1项,主持国家海内外优青(含海外)项目3项。获批科研项目644项,合同额4亿余元。获批在建国家级平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部级奖6项,各类学会、协会奖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900余篇,其中李振洪教授在Nature子刊《自然通讯》发表科研论文1篇,实现零的突破。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宜居黄河科学计划,紧跟国家北斗应用需求,多次组织野外考察。2019年、2021年在甘肃黑方台、2022年在西班牙Alcoy市成功预警巨型滑坡,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被人民日报、西班牙INFORMATION等国内外多家官方媒体报道。持续开展党建结对帮扶项目,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助力商南二郎庙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学院学科专业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向国务办、科技部、全国政协、陕西省政协等建言献策,共计提供咨询报告六个,均已被采纳。


undefined

青海地震应急响应考察


交流合作广泛深入


加强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第十九届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第三届重磁电方法及应用国际研讨会等各类学术报告会60余次,师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300余次。


undefined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高端论坛


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持续提升学院国际影响力。获批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项。学院教职工在高水平国际学术组织、国际期刊编委会任职4人,累计派出交流师生超百人次,在院国际生规模达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