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以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来源: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5-04-14

五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持续推动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学院党委深刻领悟“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学院党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及时传达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决策部署,推进学院党建工作科学化,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学院教师赴延安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暑期实地研学


推进学科引领战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五年来,学院学科坚持学科引领战略,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提升学院学科建设水平的同时,提前布局国家发展急需专业方向。参与建设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上升到A-,主要负责建设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前进一档,圆满完成评估任务。学院获批建设“智能控制理论与工程”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增设“集成电路工程”与“人工智能”2个专业硕士招生领域。


推进教学立院战略,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五年来,学院不断提高育人质量,获批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组建了机器人工程系;新增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自动化实践初步》课程教学团队2021年获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5门;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十四五”规划推荐教材1部;教学竞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中国机器人大赛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和国际级奖项32项,省部级35项;在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技术赛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承办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获国家级金奖1项,陕西赛区金奖5项;2021年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总排行)中获得A等级,获批“中国机器人大赛”赛事基地。


1名辅导员获陕西省“高校育心先进个人”;1名学生当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陕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1名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4名学生入选研究生支教团;获学校“心语湛存 彩虹留梦”心理剧创演大赛二等奖。


undefined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证书

学院机器人竞赛成果参加长安大学首届交通文化节暨智能技术成果展


推进人才强院战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五年来,1名教师荣获“第十四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引进青年英才A岗1名;晋升正高级职称10人;晋升博导12人;组建了11个科研团队,研究领域涵盖交通运输工程与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


推进科研兴院战略,提高科研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五年来,参与的“智能网联车路系统与可信测试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级进步二等1项;参与的“隧道通风精细节能管控与火灾烟气高效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参与的“多源数据驱动的高速公路网态势感知与管理决策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二等奖;获批车路融合感知与智能控制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获批西安交通信息与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批国家级项目31项;发表SCI高水平论文305篇,其中高被引学术论文3篇;累计到款突破8500万元;参与撰写国家级技术规范1项;专利转化136万;1名教师入选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学院2位教师在“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项目中表现突出,受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表扬。


获奖证书

学院受邀参加2024全国高校交通学院院长论坛


推进优化合作交流新格局,探索创新发展新渠道,助推学院“双一流”建设。五年来,学院获批“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国外专家项目2项,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交通创新中心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峻屹来访进行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走访省内外行业龙头企业50余家,联系校友200余人,募集捐款40余万元,举办校友学术论坛1次。


533D3

学院师生参加WTC-2024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昨天已成为历史,今天我们正奋力拼搏,尽管任重且道远,我们必定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