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工程机械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党组及学校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主责主业,紧紧围绕办学治院的核心目标,不断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深化理论学习,促进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学院党委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施“领航、铸魂、强基、融合”四大工程,探索形成“理论学习武装头脑—制度建设保驾护航—人员配备优化组合—党建融合赋能发展”的“学、建、配、融”四步走党建工作机制。教工第六党支部顺利通过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验收,学院党委顺利通过第三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验收,领航先锋研究生党支部获批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点,学院获得长安大学“先进党委”。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赋能各项重点工作。学院党委逐步探索形成“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的良好局面。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成功获批机械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顺利通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科研经费到款从2020年2099万元增长到2024年度3328.12万元,增长率达58.56%。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项,入选新序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筑路机械测试中心通过国家资质认定与实验室认可二合一复评审。获批先进制造技术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学院,1名教师获得陕西课程思政“教学标兵”称号。荣获校级“三全育人”示范院系,累计8支队伍荣获育人先进团队。学院官网2次获得“优秀校园网站”,荣获“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教工第六党支部顺利通过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验收
优化组织管理体系,打造群团工作新格局。学院新闻宣传中心荣获“新媒体团队建设奖”,微信公众号荣获“新媒体案例传播奖”。工会荣获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小家”和长安大学“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团委多次获得“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学院研究生会多次获得“优秀研究生会”,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协会、文化艺术与体育协会多次获得“优秀学生社团”“标兵学生社团”,二级心理辅导站多次荣获“优秀心理辅导站”。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荣获陕西省第一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和”学雷锋“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实施引育并举,高水平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果
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组织申报省部级及以上各类人才30余人次,学院教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批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人,“三秦博创”人才支持项目1人,“长安学者”A4岗1人,“长安学者”A5岗1人(海外)。获批陕西省创新引智基地1项,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团队)1项,长安大学青年学者学科交叉团队立项资助1项。获评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导师1人,陕西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人,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最满意教师”4人,“师德标兵”1人。累计选留36名毕业生来校工作, 有38名教师晋升为高级职称,现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0人,副高级职称80人。
依托科研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依托学院8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以优势科研方向支撑学生科创。五年来,学生在各项学科竞赛中获奖291项,其中国家级78项、省部级140项;发表学术论文756篇,其中SCI收录177篇、EI收录94篇;授权专利273项,取得软件著作权96项;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164人次,其中国际会议106人次;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2人;攻读硕士学位的留学生47人,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8人。涌现出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林启和等先进典型。

学生部分省部级以上科创获奖
持续优化升级,深入开展专业建设与科学研究
精准把脉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能力水平。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8门,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教学团队1项,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1项,陕西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1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项,陕西省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1项,长安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二等奖1项。机械制造系获评长安大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示范单位”,学院获批机械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智能装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开展有组织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获批中国交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0余项,陕西省绿色智能公路养护装备创新团队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项,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项。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单位”。五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国防科研项目51项,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00余项,研究经费总额超过1亿元。

学院教师部分省部级以上科研及教材获奖
充分发挥学院特色,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和社会服务
深挖行业资源,全方位推进产学研合作。学院和国内数十家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徐工集团等十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博士后工作站,组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32个,签署合作协议10余项,联合培养企业博士21名、工程硕士68名,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项。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先后邀请瑞典皇家理工学院Lihui Wang院士、瑞典林雪平大学Ou Tang教授、英国卡迪夫大学Ying Liu教授等多名海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交流20余次。五年来,十余家企业在学院先后设立“临工奖教奖助学金”等多项社会奖助学金,成立了“孙祖望基金”“冯忠绪教育基金”,每年发放金额超200万元,累计受资助学生156人次。广泛汲取社会力量,获赠金额累计500余万元,学院获评学校“募资突出贡献单位”。

学院获批2022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项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广泛参与管理服务。学院教师积极发挥智库作用,支持行业发展。参加国家、行业和大型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科技规划、项目评审、成果鉴定、奖励评审等学术活动100余次,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28项。多名教师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等职务。
回望过去,岁月如歌;展望未来,再谱篇章。工程机械学院党委将继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凝心聚力,再创辉煌!